雨新娱乐网雨新娱乐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精神脱贫实际成效交出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精神脱贫实际成效交出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00元现金,决战决胜精神交出5000元婚嫁彩礼,脱贫脱贫脱贫外加1瓶酒,攻坚攻坚这个沙盒游戏不靠谱就是实际我全部的聘礼了。”2020年1月,成效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村民索南多旦终于迎娶到了心爱的满意姑娘,完成了人生中的答卷一件大事。近年来,决战决胜精神交出贵南县塔秀村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脱贫脱贫脱贫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攻坚攻坚强化村民自治、实际推进乡风文明、成效破除陈规陋习等措施,满意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内生动力,答卷走出了一条“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精神交出新路子。塔秀村党支部积极落实新规定,倡导新风尚,尤其是村民在举办婚丧嫁娶期间,严格遵守村规民约的相关制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摒弃歪风陋习。如在婚嫁彩礼上明确规定“不得超过5000元,陪嫁控制在5头牛或15只羊以下”,在办理丧事时明确规定“不予摆放手抓肉和各类饮品”。

扶贫必扶智,这个沙盒游戏不靠谱治贫先治愚。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立足省情,结合实际,2018年7月开始,确定13个县(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精神脱贫工作,着力解决精神领域制约脱贫攻坚的因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精神脱贫助推脱贫攻坚,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各地区、各部门立足本地实际,加强组织领导,聚焦制约影响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领域的制约因素,统筹安排部署,制定引导、激励和约束性政策措施,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探索研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路子,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全省精神脱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思想引导固本培元

精神脱贫在脱贫攻坚中

起特殊作用的鲜明导向逐步形成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今后我要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支撑起自己的家庭。”甘德县下藏科乡旦库村村民于仓巴笑着说。2015年,甘德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乡政府干部在入户调查中了解到于仓巴家中6口人,生活极其困难,他对生活没有信心,更没有致富意识。乡干部与村两委轮番与于仓巴谈心,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其重拾生活信心,树立致富意识。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于仓巴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2018年通过国家房屋就地改造政策以及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在下半年住上了安全住房,还用这几年政府补助的钱购买了50头牦牛。随着现在于仓巴家中收入的增加,生活也慢慢地有了起色,这使得他更加决定要靠自己努力向上,积极致富。

如何让“勤劳脱贫光荣,摘帽生活幸福”的积极理念深入人心?全省各地牢牢把握精神脱贫工作的根本在于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问题这一关键,用广覆盖、接地气的理论政策宣讲来强化思想引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扶贫理论政策送进了千家万户。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放“明白卡”、“小喇叭”播报等形式,讲扶贫理论、讲扶贫惠民政策,传授技术、办技能培训班,把学习宣讲搬到群众身边,引导群众明理感恩、自立自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信念,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各地通过评选表彰和广泛宣传“光荣脱贫”“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活动,树牢贫困户主动脱贫光荣意识,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精神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聚焦影响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深层次、普遍性问题,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制定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引导、激励和约束性措施,探索研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路子,村规民约、寺规僧约、诚信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督导制度、移风易俗指导性意见等解决精神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价值引领提振信心

全社会移风易俗成效

逐步显现

“提倡满月、乔迁、祝寿、升学等喜事以家宴庆贺为主,自觉抵制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等不良风气。喜宴应当提倡文明、节俭。鼓励送鲜花、发短信等祝贺方式……”7月1日,海东市颁布实施《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是全国首个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促进移风易俗走上了法治轨道。如今,“办酒不铺张、礼金不攀比、丧葬不迷信”等“七不”规则,以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办或不办”等约定已经在海东市全面推广。

精神脱贫是引领贫困群众转变观念、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把移风易俗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德治、自治、法治”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制定村规民约全覆盖、红白理事会等监督全覆盖,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有效扭转了不良风气,树立了文明勤俭新风尚。以村规民约提升群众自治力。发挥制度管根本、立长远的刚性作用,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全省村社一级普遍制定了有约束性的村规民约,群众自觉主动参与移风易俗、改革陈规陋习,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主动制定限制条款、自觉参与其中,既有约束性,又有执行力。

精神脱贫是助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制定实施《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意见》《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意见,对彩礼、酒席标准、婚嫁随礼、丧葬等费用限高管控,以改革和简化程序遏制攀比之风,减轻群众负担。海东、海南、黄南等地区彩礼费用从20万元下降至目前10万至3万元左右。

发挥法治在移风易俗中的惩戒作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大依法治理打击力度,有力遏制了农牧区赌博违法行为,彰显了法治权威,消除了影响群众精神脱贫的恶习恶俗,群众精力逐步转移到发展生产上。

抓重点破难题解民忧

推动精神脱贫工作

落地见效

青海作为宗教工作大省,信教群众多,宗教氛围浓厚,宗教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各地开展“百僧联百户”“百寺千讲”、宗教团体发放倡议书等活动,动员僧俗群众形成共识,主动减负、共同减负。同时,治理乱建滥建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设施、乱搞摊派、禁宰惜售、举债朝觐、高额供奉、信巫不信医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倡导寺院简化和改革宗教活动及仪轨,完善寺规僧约,引导信教群众理性信仰宗教,信教群众负担明显减轻。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累计投入4.13亿元,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功能资源整合等方式建设24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累计投入2700万元,在循化、大通、贵德等9个县开展宣传文化示范县建设,探索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组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科学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开阔眼界、提升技能。每年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巡演”、民间社火展演等文化活动1000余场,有效满足群众节日文化需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主题文艺创作,推出歌曲《再出发》《圆梦小康》、小说《我的草原星光璀璨》、诗歌《大地上的抒情图像》、秦腔《攻坚》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滋养群众。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纳入全民阅读活动重点关注对象,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每年精选近百万元优质图书,免费赠送到农村、社区、校园、家庭、寺院,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注入精神动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上下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勇担使命任务,锐意开拓进取,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精神脱贫助推脱贫攻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魏爽)

赞(5659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雨新娱乐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精神脱贫实际成效交出脱贫攻坚满意答卷